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电子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5月14日,在中国加入WTO15周年之际,欧洲议会以546票比28票的压倒性悬殊比例,通过了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消息传出,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国家拍手称快,国人则是一脸凝重。

  说好的加入WTO15年之后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何以一夜成空?原本各有各的主张的一盘散沙的欧洲议会又何以在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如此高度一致?没能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又会在未来遭到欧美等国的那些黑手,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对于为何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洲议会的表面解读主要是认为中国钢铁的大规模低价出口欧洲使得欧洲诸多钢铁厂招架不住,被迫倒闭。而在这些表面事实的背后,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欧经济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中国加入WTO时,当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国家掌握了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那个时候,欧洲国家可以以一个“施恩者”的悲天悯人心态居高临下地俯视中国,认为中国经济的低端产品可以和欧洲国家生产的中高端产品形成互补,欧洲产品可以借助WTO加速出口中国,为欧洲赢得更多超额利润。

  欧洲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以两位数速度高速增长了十多年,不仅传统的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产品畅销全球,就连原本属于欧洲国家地盘的中高端产品也一个个沦陷在“中国制造”之下,中国的高铁、船舶、手机、电子产品等等先后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领先位置。

  人在江湖,不进则退。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际,欧洲经济却先后遭遇到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而不能自拔,加上欧洲各国各吹各的调,各有各的利益,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对欧洲制造带来的冲击,使得欧洲产品在这场全球经济新龙头的激烈竞争中步步败北。尽管欧洲央行今年来实施了负利率政策,以更加有效促进和提高欧洲产品的全球出口份额,但是在全球经济走势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宽松货币促进出口的实际实施效果难以令其满意,欧洲国家把自身经济增长的无力归罪到中国制造上。

  

  有趣的是,面对中国制造与欧洲制造的PK,欧洲国家不是选择迎难而上,直面中国制造挑战,而是选择了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开启了“闭关自守”的“躲猫猫”游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60多年前大清国面对欧洲文明所选择的“鸵鸟”政策。不过百多年的时光,这个轮回的滋味又有谁知。

  欧洲议会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肯定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边给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麻烦,给中国制造的出口带来新的威胁。不过,如今中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金额巨大,单纯地对中国采取拒绝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可能会使得欧洲制造产品获得一定的“喘息期”,但是并不能改变其在于中国制造PK中的相对弱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为地切割中国经济的市场经济地位,抬高中国制造的出口成本,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未必能够便宜了欧洲。

  我们知道,以美国为龙头、以欧洲和日本为辅的发达经济国家是全球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者。如今,美国和欧洲都在嚷嚷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自己把自己制定的规则破坏了,己不正,何以正人。而美欧之所以以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为代价,无非是压迫中国就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展开新一轮谈判,以便从中国这头百万亿元级别的“独角兽”身上挖下一块肥肉。

  针对欧洲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不予承认,一方面要以理服人,告诫欧洲不要损坏WTO的基本准则;一方面也要看清中欧经济贸易往来发生的变化,适时扩大欧洲相关具备一定优势的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譬如说,尽管中国制造的一部分中高端产品已经取代了欧洲制造,但是欧洲在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环保产业上具备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研发优势远高国内,完全可以扩大这类产品的进口,以满足国人对于高品质生活水平的新需求。

  

  欧洲议会不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事告诉我们,在全球各国激烈竞争的今天,所有的原有规则都是可以重新修正的,都是可以用来撕毁的,唯有深埋其中的利益才是永恒的。

  投资市场——

  市场的变化总是在你预期中会超出那么一点点,而最后都还是回到了老地方,熟悉不过的节奏和变化基础就是行情走势中不能够回避的问题,在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但是机遇和风险的挑战也是在这里,我们总在试图寻找一些所谓的方法,其实最后方法都是在模糊中前行,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回避错误的起源可能是很多人失败的原因。

  本人专注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势点、解读行情走势、剖析突发事件、对原油、沥青、铜、白银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笔者贯彻股金交流唯一微信:gcgjjy201,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